龍蟄
基本解釋
謂陽氣潛藏。 晉 張協 《雜詩》之二:“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
成語(Idiom):龍蟄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龍在冬天蟄伏,比喻有才能而隱藏不露,暫時不顯露鋒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蟄是一個四字成語,由“龍”和“蟄”兩個字組成。其中,“龍”指的是神話中的龍,象征著威嚴和力量;而“蟄”則表示蟄伏、隱藏。龍在冬天蟄伏,暫時不顯露鋒芒,比喻有才能而隱藏不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蟄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有才能的人暫時不顯露,或者形容某個事物潛力巨大但目前還沒有展現出來的情況。可以用于贊美和鼓勵有潛力的人或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蟄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認為是神秘、威嚴和力量的化身。而龍蟄則是指龍在冬天蟄伏,不顯露鋒芒。這個成語的意義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蟄是一個四字成語,結構為“名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深藏不露,真是一條龍蟄。
2. 這個項目還沒有完全展示出它的實力,真是一只龍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龍”和“蟄”這兩個字形象化,想象一只巨大的龍在冬天蟄伏,暫時不顯露鋒芒。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龍的神話故事,以及其他與隱藏、暫時不顯露相關的成語,如“蛟龍得水”、“蛟龍出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天里,龍蟄在深海中等待春天的到來。
2. 初中生:他一直低調行事,就像一條龍蟄。
3. 高中生:盡管他一直在努力學習,但他的才能還未完全展現,就像一只龍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