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符
基本解釋
官方的憑證。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熙寧 丙辰四月二十六日, 襄州 通衢一死婦。理官驗之,帶二公符云: 潭州 婦人 阿毛 ,其夫 楊全 ,配隸 房陵 。既死本州,請陳愿負夫骨歸葬故鄉。”
成語(Idiom):公符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的標志或徽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符指的是古代官員身上所佩戴的徽章或標志,用來表示其身份和公正的形象。成語“公符”在現代用法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具有公正、正直的品質,代表公正和正直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討論公正和正直的話題時。它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人的贊揚,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不公正行為或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符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員佩戴的徽章。古代官員身上佩戴公符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展示他們的身份和公正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表示公正和正直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法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公符,他不會被任何私人利益所左右。
2. 他的行為舉止始終如一,像一個真正的公符一樣。
3. 只有一個公符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符”這個詞語與公正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佩戴著徽章,代表他的公正和正直。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公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正和正直相關的成語,例如“公正無私”、“公正廉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一個公符,她總是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
2. 初中生(13-15歲):我希望我們的領導者能夠成為一個公符,為我們做出公正的決策。
3. 高中生(16-18歲):在考試中,只有那些遵守考場規則的學生才能被稱為公符。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應該努力成為公符,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