檇李
成語(Idiom):檇李(zuǐ lǐ)
發音(Pronunciation):zuǐ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刻薄、尖刻,形容人說話刻薄,傷人自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檇李,古代一種酸澀的果實,外表光滑,內部有許多小堅果。檇李的果實酸澀難吃,因此用來比喻言辭刻薄、尖刻的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用刻薄尖刻的話語傷害他人自尊心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說話尖刻、刻薄,傷害他人自尊心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用惡言惡語傷害他人的人,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不要說話過于刻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當時,秦國的公子政和魏國的公子無忌相約到一座山上賞櫻花。無忌帶了一籃子的檇李,他故意將檇李分給公子政的時候,將最酸澀的果實都給了公子政,而自己則享用了最好的果實。公子政非常不滿,于是用這個成語形容無忌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檇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檇”和“李”兩個字組成,其中“檇”是檇李的果實名字,“李”是水果的一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總是檇李,傷人自尊。
2. 她說話太檇李了,別人都不敢和她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檇李的果實酸澀的味道,將其比喻為刻薄的言辭,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成語的起源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他有趣的成語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總是檇李,讓我很傷心。
2. 初中生:她說話太檇李了,我們都不喜歡跟她玩。
3. 高中生:他用檇李的話傷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感到很委屈。
4. 大學生:我們要避免使用檇李的言辭,給予他人更多的尊重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