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身無分文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wú fēn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身上沒有一分錢,形容貧困困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身無分文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身”、“無”、“分”、“文”組成。其中,“身”指人的身體,“無”表示沒有,“分”指錢幣,“文”指文化。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身上沒有一分錢,形容貧困困頓,沒有文化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貧困、困頓的生活狀況??梢杂脕砻枋鲆粋€人沒有錢、沒有財產、沒有文化知識等方面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身無分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故事中,平津侯韓信被趙王劉邦招為將軍,但韓信在前往趙國的途中被搶劫一空,身上沒有一分錢。盡管如此,韓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最終成為了趙國的大將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活困頓,身無分文,無法支付房租。
2. 在經濟危機中,很多人身無分文,無法維持基本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身無分文”與貧困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身上一分錢都沒有的情景,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貧困、困頓相關的成語,如“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等,擴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過去是個農民,小時候身無分文,現在過上了好日子。
2. 中學生: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人身無分文的經歷,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3.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曾經身無分文,但通過打工和勤奮學習,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