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服
成語(Idiom):薜服(bì f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ì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隱退或不為世俗所擾的生活狀態(tài)。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薜服出自《左傳·襄公四年》:“聞有國人薜服,聞之,有人焉。吾聞之矣,薜服也。”薜服原指一種用薜荔織成的衣服,因其質(zhì)地輕薄而易透風(fēng),所以比喻隱居不出世的人。成語“薜服”引申為人才隱退或不為世俗所擾的生活狀態(tài)。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退隱山野,不為名利所動的狀態(tài)。也可用于形容人遠(yuǎn)離塵囂,過簡樸自由的生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四年》中的故事。當(dāng)時,齊國有一個叫薜服的人,他過著隱居山野的生活,沒有參與到政治和世俗之中。有人告訴襄公這個消息,襄公說:“我聽說過薜服這個人,但從來沒有見過他。”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人才隱退或不為世俗所擾的生活狀態(tài)。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jīng)薜服多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2. 他年輕時很有前途,但后來選擇了薜服山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薜荔織成的衣服,站在山野之間,遠(yuǎn)離塵囂,享受寧靜的生活。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隱居、退隱相關(guān)的成語,如“隱居”、“山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想將來當(dāng)一名畫家,然后薜服在山野中畫畫。
2. 初中生:有些人渴望出名,但也有人選擇薜服,過簡單的生活。
3. 高中生:人生苦短,我希望能夠在年輕時努力奮斗,然后薜服山野享受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