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殳
基本解釋
戈和殳。亦泛指兵器。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丹旗燿野,戈殳晧旰。” 唐 徐堅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鼙鼓喧雷電,戈殳凜雪霜。”戈殳,一本作“ 戈劍 ”。
成語(Idiom):戈殳(gē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gē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戈和殳,兩種古代兵器,比喻武力或軍事手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戈殳是古代的兩種兵器,戈是一種長柄上有利刃的兵器,殳是一種有刃的長棍,常用于戰爭和軍事行動。成語戈殳比喻使用武力或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形容強力而直接的手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使用武力、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強勢、強硬的態度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昭公問子產:“謂之戈,謂之殳,何謂也?”子產回答:“戈者,刺也;殳者,擊也。”這個對話說明了戈和殳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戈和殳都是古代兵器的名稱,成語戈殳由這兩個詞組成,形容使用武力或軍事手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不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了戈殳的方式。
2. 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采取戈殳的手段來維護國家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古代戰爭場景中士兵手持戈殳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戰爭、軍事相關的成語,如兵強馬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用戈殳保護了家園。
2. 初中生:戈殳是古代的兵器,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常常會出現各種戈殳手段。
4. 大學生:我們應該追求和平,而不是依賴戈殳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