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í lǐ cháng tíng ㄕㄧˊ ㄌㄧˇ ㄔㄤˊ ㄊㄧㄥˊ十里長亭(十里長亭)
古時于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五里設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長亭常為送別之處。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水毒 秦 涇 ,山高 趙 陘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倪璠 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宋 蘇軾 《送孔郎中赴陜郊》詩:“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 張生 赴京,就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許晏 、 許普 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長亭,相餞而別。”《白雪遺音·馬頭調·古人名》:“ 崔鶯鶯 ,十里長亭把 張生 送。”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十里長亭
成語(Idiom):十里長亭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ǐ cháng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長途旅行中的休息點或目的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里長亭是指旅途中的一個長亭,用來休息、喝茶或歇腳。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長途旅行中的休息點或目的地。它意味著旅途的辛勞和疲憊,以及到達目的地后的寬慰和欣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長途旅行中的休息點或目的地,也可以用來比喻辛苦努力后的舒適和滿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的一首名為《虞美人·十里長亭送別》的詞。詞中描述了虞美人與相思郎在十里長亭相會并分別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苦和相思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里長亭由三個部分組成:十里、長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十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十里長亭,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2. 在這個漫長的旅途中,十里長亭成為了我們休息的港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里長亭”這個成語與長途旅行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走了十里路后終于到達了一個舒適的長亭,感受到了疲勞的緩解和心情的放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旅行和休息相關的成語,如“馬不停蹄”、“一路順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郊外的一次郊游中,走了很長時間才到達了十里長亭,大家都很開心。
2. 初中生:我終于完成了這個學期的考試,感覺就像是走了十里長亭,終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3. 高中生:高考結束后,我覺得好像走了十里長亭,終于可以迎接新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