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鼠
基本解釋
(1).即鼫鼠。 唐 劉禹錫 《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詩:“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唐 李玫 《纂異記·許生》:“壞室基摧新石鼠,潴宮水引故山泉。”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獸》:“石鼠專食山豆根, 賓州 人以其腹乾之,治咽喉疾效如神,謂之石鼠肚。”
(2).螻蛄的別名。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卷下:“螻蛄一名天螻……一名石鼠。有五能而不成伎術,其一曰飛不過屋,其二曰緣不過木,其三曰泅不度谷,其四曰掘不能覆其身,其五曰走不能絶人。”
成語(Idiom):石鼠(shí shǔ)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物的外貌與內在不相符,表面看起來可愛無害,實際上卻十分兇猛可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鼠是由“石”和“鼠”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鼠原指一種石頭雕刻的鼠形物,形象逼真,令人難以分辨真假。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指人或物的外表和內在不相符,表面上看起來可愛無害,但實際上卻十分兇猛可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溫和善良,但實際上卻具有危險性或惡意。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的表面功夫很好,但內心卻十分險惡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鼠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一些文獻記載,石鼠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聊齋志異》中。故事中,有一個人在山洞中發現了一個石鼠,覺得它很可愛,就將其帶回家作為寵物。然而,這只石鼠實際上是一只兇猛的妖怪,最終它露出了真面目,給主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石”和“鼠”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上去溫文爾雅,實際上是個石鼠,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他。
2. 這家公司的外表看起來很正規,但實際上是個石鼠,要小心被欺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只外形可愛的小老鼠,但當你靠近它時,它突然變成了一塊石頭。這個形象可以幫助我們記住“石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相關的故事,例如《聊齋志異》中的其他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語的背后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那只小狗看起來很可愛,但我覺得它像個石鼠,不敢靠近。
2. 初中生:那個新同學看起來文靜,但我感覺她是個石鼠,要小心與她交往。
3. 高中生: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友善,但實際上是石鼠,要警惕他們可能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