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ǎo lèi zhī yuán ㄊㄠˇ ㄌㄟˋ ㄓㄧ ㄧㄨㄢˊ討類知原(討類知原)
謂通過類比而探知淵源。 章炳麟 《與簡竹居書》:“僕聞之:《尚書》、《春秋》,左右史所記録,學者治之,宜與《史記》、《漢書》等視,稽其典禮,明其行事,令后生得以討類知原,無忘國故,斯其要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討類知原
成語(Idiom):討類知原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lèi zhī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過比較不同事物的類別和本質,來尋找問題的根源和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類知原是指通過對比不同的事物的類別和本質,來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和真相。它強調了對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綜合思考,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要善于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董仲舒是西漢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在講學時,經常使用“討類知原”這個成語來鼓勵學生們要從事物的類別和本質入手,深入研究問題的根源和真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討”和“知”為動詞,“類”和“原”為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研究問題時,總是能夠討類知原,找到問題的根源。
2. 這個學生思維敏捷,善于討類知原,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他手里拿著一本分類的書,通過翻閱不同的類別和本質來找到問題的根源和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哲學和思維方法的書籍,深入了解討類知原的思考方式和應用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討類知原的方法來解決數學題,找到問題的本質。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討類知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意義。
3. 高中生:在備考過程中,我經常運用討類知原的思維方式,來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
4. 大學生:在研究領域的探索中,討類知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