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遺
基本解釋
謙下從人。《詩·小雅·角弓》:“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鄭玄 箋:“遺讀曰隨……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先人而后己。”一曰,謂貶下而遺棄之。 朱熹 集傳引 張載 曰:“讒言遇明者當自止,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也。”
成語(Idiom):下遺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殘余、余留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遺是由“下”和“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下,表示向下、朝下的方向;遺,表示殘留、留下的意思。下遺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的殘余、余留之物。它強調了某事物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之后,還有一些殘留的痕跡或物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遺一詞常用于描述某事物在經過一段時間后,留下的一些痕跡、物質或遺跡。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遺產或遺跡,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個人行為或事件的后遺癥或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遺這個成語的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據考證,它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在這個故事中,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失敗后,他的部下對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一去不復返,天下事如車輪轉動,誰也不能抵擋。我們只能接受失敗的事實,不要再留戀過去的榮耀,應該向前看,不要為失敗而悲傷。”這段話中的“下遺”一詞,后來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失敗后留下的一些痕跡或物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下”是一個單音節的雙聲母字,讀作xià,聲調為第四聲;“遺”是一個雙音節的單聲母字,讀作yí,聲調為第一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城保存完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下遺。
2. 雖然時間已過去很久,但那場災難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下遺。
3. 這個地方的風景美不勝收,是大自然的杰作下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下遺”相關的故事或場景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走路時不小心掉下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就是他走過的痕跡或物質的下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下遺”相關的成語,如“下落不明”、“下馬威”等。這些成語都與事物的殘余、留下的痕跡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吃完飯后,桌子上留下了一些米飯顆粒,這些是他的下遺。
2. 小學生:戰爭過去后,留下了很多戰爭遺留物,這些是歷史的下遺。
3. 中學生: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現在還能看到一些燒焦的樹木,是火災的下遺。
4. 大學生:這座古城保存了很多歷史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的下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