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湯鷄
成語(Idiom):落湯雞 (luò tāng jī)
發音(Pronunciation):luò tāng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被雨水淋濕的樣子,也指受到失敗或挫折后的狼狽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字面上指的是雞被雨水淋濕后的樣子,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遭受失敗、挫折或不幸時的狼狽不堪的狀態。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歷了不順利的事情后,身心受到嚴重影響,猶如被雨水淋濕的雞一樣,全身濕透,毛羽凌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遭遇到挫折、失敗、困境或不幸的情況,形容其狼狽不堪、無助無奈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曹操的古代名將,他在戰斗中被敵人追趕,不得已跳進了一口深水井里躲避。等他被敵人發現并救起時,他已經全身濕透,狼狽不堪,就像一只被雨水淋濕的雞一樣。后來,人們用“落湯雞”來形容一個人遭受失敗或挫折后的狼狽不堪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落:下落、跌落;湯:指水;雞:指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下了一場大雨,他回到家時像個落湯雞。
2. 這次考試他考得很糟糕,整個人都像個落湯雞。
3. 老板發現他做錯了事情后,他的臉色變得像個落湯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雞被大雨淋濕后的狼狽不堪的樣子,全身濕透,毛羽凌亂,這樣的形象會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落湯雞”意思相近的成語,例如“落水狗”、“落井下石”等,進一步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下雨了,我回家的時候就像個落湯雞。
2. 初中生:考試考得很差,老師批評了我一頓,我覺得自己像個落湯雞。
3. 高中生:面試失敗后,我心情低落,整個人都像個落湯雞。
4. 大學生:比賽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最后以失敗告終,感覺自己成了落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