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炎
基本解釋
酷熱。《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眾軍皆無戰心;又因天氣亢炎,軍士多病。”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獅屬火,蓋純陽之物也,生 梁 州 之深山。至六月亢炎之際,火復遇火,不得深藏,出踞絶頂,思御風以解熱。”
成語(Idiom):亢炎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火勢猛烈、燃燒得很旺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炎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的成語,亢意為高漲、激烈,炎意為火焰。亢炎形容火勢猛烈,燃燒得很旺盛,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發展或情緒的激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炎一詞常用于形容火勢旺盛的火焰,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迅猛發展或情緒的激烈。在日常生活中,亢炎可以用來形容火災、烈日、激烈的爭論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炎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文為:“始皇之世,諸侯爭權,亢炎燎原。”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代,各諸侯國之間爭權奪利的情景,如同燎原之火猛烈燃燒一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炎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意為火勢猛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火災亢炎,很快就燒毀了整個建筑物。
2. 他的熱情亢炎,總是能夠激勵團隊成員更加努力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亢炎與火焰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團猛烈燃燒的火焰,以及火焰的高漲、烈熱,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亢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亢炎相關的成語,如“亢奮”、“熾熱”等,以擴展對火勢猛烈、激烈等含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夏天的太陽亢炎,熱得我都快曬黑了!
2. 初中生(14歲):比賽現場的氣氛亢炎,觀眾們歡呼雀躍。
3. 高中生(17歲):他的演講激情亢炎,深深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4. 大學生(20歲):這個項目的發展勢頭亢炎,很快就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