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
成語(Idiom):惘然
發音(Pronunciation):wǎng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失落、迷茫或困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惘然是指人在面對困境、挫折或失望時感到迷茫和無助的心情。這種心情常常伴隨著失落、無奈、困惑等情緒,形容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個人在遭遇失敗、挫折或失望時的心情。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困惑和無法理解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惘然”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一詩中:“無衣,無衣;與子同袍。縞羅衣兮,狐裘之裼。不曰戈兮,床笫之樞。縞纻之縠兮,言刈其楚。”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因為貧窮而無法穿上衣服,感到茫然失措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惘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表示一種心情或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失去了工作,他感到惘然無助。
2. 面對考試失敗,她的心情變得惘然失落。
3. 在迷茫的十字路口,他感到一片惘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將“惘然”拆分成兩個字,第一個字“惘”可以聯想到“茫然”或“迷茫”,表示心情失落和困惑;第二個字“然”表示“如此”,表示這種心情非常明顯。因此,你可以通過將“惘然”與“茫然”和“如此”相連,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惘然之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喜出望外”、“憤怒至極”等。
2. 閱讀相關的故事、小說或詩歌,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惘然”這個成語。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和體驗,尋找和“惘然”相關的場景和情境,以豐富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小明考試沒考好,他惘然地站在教室門口。
2. 小學生(7-12歲):小芳的寵物貓走丟了,她惘然地望著空空的貓窩。
3. 中學生(13-18歲):考試成績出來后,小玲惘然地看著自己的答卷,不知道哪里做錯了。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就業壓力,小李感到惘然和迷茫,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