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蹺擔簦
成語(Idiom):躡蹺擔簦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qiāo dān w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小心翼翼,謹慎小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躡蹺擔簦是一個由四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躡蹺”意為小心翼翼地行走,“擔”意為承擔,負責,“簦”是古代的一種帽子。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行走時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走時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大意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非常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晉書·劉琨傳》,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將領。他在一次與敵軍交戰的時候,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小心翼翼地行走,將帽子拿在手上,不敢讓帽子發出絲毫聲響,以免驚動敵人。后來,人們就用“躡蹺擔簦”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小心翼翼,謹慎小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詞的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小心翼翼地行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總是躡蹺擔簦,生怕踩到別人的腳。
2. 在處理重要文件時,我們必須躡蹺擔簦,不能有絲毫疏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躡蹺擔簦的發音中有“躡蹺”兩個字,可以聯想到小心翼翼地行走,而“擔簦”可以聯想到承擔責任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小心謹慎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等,來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走路時總是躡蹺擔簦,生怕摔倒。
2. 初中生:為了不驚動敵人,士兵們在行軍時躡蹺擔簦,一步都不能出錯。
3. 高中生:在準備高考的時候,我們要對每個知識點都躡蹺擔簦,不敢有絲毫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