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絮
基本解釋
絮紙;紙。《初學記》卷二一引 漢 服虔 《通俗文》:“方絮曰紙。”《文房四譜》卷四引 唐 段成式 《與溫庭筠云藍紙絕句》序:“紅方絮中,更擬相思之曲。” 宋 吳淑 《紙賦》:“方絮之體,平滑如砥。”
成語(Idiom):方絮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言過其實,夸大其詞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絮是由“方”和“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方言,絮指棉絮。方絮比喻人說話夸大其詞,言過其實,像棉絮一樣輕飄飄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夸大事實、言過其實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夸大其詞、虛夸自己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方絮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南朝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有個人為了博取別人的贊美,編造了一些夸張的事情,如說自己曾經飛過天、游過海等等。后來,這個人的謊言被揭穿,他被人們稱為“方絮”,意思就是他說的話像棉絮一樣輕飄飄,沒有實質內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的話都是方絮,別太當真。
2. 這個人總是說些夸大其詞的方絮,沒人相信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方絮”與“夸大其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說話像棉絮一樣輕飄飄,夸大其詞,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等,以擴展對夸大其詞的表達方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說的話都是方絮,什么都是夸大其詞。
初中生:那個政客總是說些方絮,沒有實際行動。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方絮,聽起來很虛假。
大學生:這篇文章中的觀點都是方絮,沒有實際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