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維
匡維(kuāng wéi)
發音(Pronunciation):kuāng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和維護正義、公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匡維是由“匡”和“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匡”意為糾正、幫助,表示對不正之事進行糾正;“維”意為維護、保持,表示對正義、公道進行維護。匡維的含義是指糾正和維護正義、公道,使社會秩序更加公正、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匡維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不公、不義行為進行糾正和維護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維護社會公正、打擊不法行為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勇于正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匡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匡維是非,正矯邪說。”意思是糾正和維護是非之事,正確改正邪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賢臣,他勇敢地糾正了國君的錯誤決策,并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因此,孟嘗君被稱為匡維之臣,后來成為了匡維這個成語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匡維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匡”是動詞,表示糾正、幫助;“維”是賓語,表示維護、保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法官,他始終堅持匡維正義。
2. 這個組織致力于匡維社會公正,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關聯詞:將“匡維”與“糾正”、“維護”等詞語進行關聯,幫助記憶其含義。
2. 故事聯想:想象孟嘗君勇敢地糾正錯誤決策并維護國家利益的故事情節,以此來記憶匡維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孟嘗君的故事,了解他是如何匡扶國家的。
2. 學習其他與正義、公道有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公正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勇敢地匡維正義,不要袖手旁觀。
中學生(13-18歲):我們要學習孟嘗君的精神,勇于匡維社會公正。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作為公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匡維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