鬀髮
成語(Idiom):鬀髮(tí fà)
發音(Pronunciation):tí f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頭發稀疏、稀疏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鬀髮是由“鬀”和“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鬀”是指頭發稀少,脫發。“髮”指頭發。合在一起,表示頭發稀疏無力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年老體衰、頭發稀疏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老人或者年紀較大的人頭發稀少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鬀髮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中,昭公要選太子,于是他命仲尼(孔子)來參與評選。當時孔子年紀已經很大,頭發稀疏,但仍然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昭公看到孔子的頭發稀疏,感嘆道:“鬀髮之兒,何以堪之!”意思是說孔子年紀已經大了,頭發稀疏,但仍然非常有才華。從此,“鬀髮”成為形容年老體衰、頭發稀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鬀”和“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頭發也開始鬀髮了。
2. 她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是一點也不顯得鬀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很大的人,頭發稀疏無力,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年老體衰相關的成語,如“齒如編貝”、“白首如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年紀大了,頭發也開始鬀髮了。
2. 初中生:雖然他才30歲,但是他的頭發已經開始鬀髮了。
3. 高中生:他身體一直很健康,只是頭發稀疏了一些,有點鬀髮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