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陬
成語(Idiom):蠻陬
發音(Pronunciation):mán z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勢險峻,地勢崎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蠻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蠻”表示荒僻、兇惡的地方,第二個字“陬”表示山勢險峻、地勢崎嶇。因此,蠻陬形容的是山勢險峻、地勢崎嶇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蠻陬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山地地形險峻、崎嶇難行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比喻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的場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蠻陬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的一段記載。春秋時期,齊國的昭公出征蠻夷,行軍途中經過了一片險峻的山地,士兵們紛紛表示難以通過。昭公則用“蠻陬”來形容這片地形險峻的山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蠻陬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區地形險峻,被稱為蠻陬。
2. 在蠻陬的山路上行走需要格外小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蠻陬這個成語與山勢險峻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攀爬,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蠻陬,還有一些與地勢有關的成語,如“崎嶇”、“峻嶺”等,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這些成語的用法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去爬山,山路很蠻陬,要小心走。
2. 初中生:這個地方交通不便,道路蠻陬,很少有人來。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山區地形非常蠻陬,給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