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菜
成語(Idiom):酢菜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c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胸狹窄,心胸狹隘,不寬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酢菜是由酸味的蔬菜制成的一種食品,因其味道酸辣刺激,容易引起人的不適感。這個成語借酢菜的酸味比喻人的心胸狹窄,不寬容,容易生氣和計較小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心胸狹小,不善于包容和理解別人的想法和行為??梢杂脕砼u那些小心眼、計較小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酢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金元·崔鳴玉》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崔鳴玉的人,他心胸狹窄,對待別人的過失從不寬容,因此被人們冠以“酢菜”的稱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酢”是酸的意思,第二個字“菜”是蔬菜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對別人的缺點挑三揀四,真是個酢菜心腸的人。
2. 他的心胸狹窄,對別人的意見從不接受,真是個酢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酢菜的味道很酸,而人的心胸狹窄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小肚雞腸”、“眼高手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讓我玩他的玩具,真是個酢菜。
2. 初中生:他總是計較別人的成績,真是個酢菜心腸的人。
3. 高中生:他對別人的意見從不接受,真是個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