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糶
基本解釋
賣出糧食。 宋 蘇軾 《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若不別作奏請,專守本條,不與減價出糶,深恐今年春夏新陳不接之際,必致大段流殍。”《元典章·戶部七·倉庫》:“除已移咨 江 浙 行省,除支持糧斛外,餘有糧數(shù),照依各處目今實直市挨陳出糶接濟貧民,仰行下合屬體施行。” 清 方苞 《與徐司空蝶園書》:“歲祲之地,其糧聽有司出糶,俟秋成仍糴滿原額,分兩年帶運。”
英文翻譯
1.(賣出糧食) sell (grain)
成語(Idiom):出糶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ū t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出糶是指莊稼長得茂盛,農民可以收獲豐收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糶這個成語源自《詩經·豳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其中“出其東門”意為莊稼長得茂盛,如云一般多。后來,出糶逐漸演變成形容農民收獲豐收的意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糶多用于描述農田豐收的場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事物取得豐富的成果或收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糶的故事起源于古代農耕社會。農民種植莊稼,期待著豐收的時刻,當莊稼長得茂盛時,農民們會感到非常欣慰和喜悅,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將會有豐收的希望和收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糶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出”和“糶”兩個字組成。其中,“出”表示莊稼長出,生長茂盛的意思;“糶”表示農民收割莊稼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們辛勤耕耘一年,終于迎來了出糶的時刻。
2.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個項目終于出糶了,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出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莊稼長得茂盛,農民們高興地收割莊稼的情景,這樣就能夠記住出糶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農耕相關的成語,如“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等,進一步了解中國農耕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農民伯伯種的莊稼長得很茂盛,快要出糶了。
2. 小學生:我們家鄉(xiāng)的農田每年都能出糶,農民伯伯們收獲很多莊稼。
3. 初中生:經過努力,我們的科研項目終于出糶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4. 高中生:這個音樂比賽的參賽作品真是精彩絕倫,完全可以說是出糶之作。
5. 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習,終于在畢業(yè)典禮上出糶了,獲得了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