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霄
基本解釋
高入云霄。 唐 劉禹錫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十韻》:“便有干霄勢,看成構廈材。” 宋 葉適 《溫州社稷記》:“數十百年,其大百圍,其崇干霄,民無敢不肅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江西 魏允迪 ……《詠山中積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壓風欺撲地愁。’” 劉大白 《羅曼的我》詩:“枉自豪氣干霄,柔情沁石,只贏得一聲羅曼!”
成語(Idiom):干霄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抱負或志向極高,追求的目標非常遠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霄一詞的“干”意為乘風,而“霄”指的是天空。因此,“干霄”形容人的志向或追求極高,追求的目標非常遠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理想、抱負或目標非常高遠,通常用于褒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霄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齊物論者,志怪者也,齊物者,物情也。通達于物情者,物情者也。干于天者,天情也。”莊子以天為喻,將人的追求高遠的志向比作乘風而上,如同沖破云霄,追逐天空的仙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 + 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科學家,他的志向真是干霄之志。
2. 她的抱負很高,總是追求干霄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霄”聯想為一個人站在高山之巔,追逐著天空中的云霄,象征著追求極高遠大的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含有“干”和“霄”這兩個字的成語,如“乘風破浪”、“飛黃騰達”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目標是干霄之志。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追求干霄的目標。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考上一所世界頂級大學,實現干霄的理想。
4. 大學生: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企業家,追求干霄的目標。
5. 成年人:我一直追求干霄之志,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