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粳
基本解釋
粳稻碾出來的大米。 宋 梅堯臣 《送傅越石都官歸越州待闕》詩:“緑橘黃柑帶葉收,白粳紫蟹侵霜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海運》:“嗣后,又設立都漕運萬戶府。每糧石給價六兩五錢,以后香糯、白粳,以漸加矣。”
成語(Idiom):白粳(bái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經過加工的稻谷,也可引申為純潔無瑕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粳是中國農村常見的稻谷品種,指沒有經過加工的稻谷,沒有被剝去外殼的狀態。在成語中,白粳一詞用來比喻純潔無瑕的人或事物,沒有受到外界的污染或腐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粳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質或事物的本質純潔無瑕的狀態。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或事物的純凈無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粳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粱粳者,天地之性也。”這句話意指粳稻是天地本性的產物,純潔無瑕。后來,白粳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比喻人或事物的純潔無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白粳”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如同白粳一般純潔無瑕。
2. 這個小姑娘天真無邪,像一顆白粳一樣純凈無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粳”與純潔無瑕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未經加工的稻谷,沒有被外殼包裹,純凈無暇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純潔無瑕相關的成語,如“白璧無瑕”、“白虹貫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笑容像白粳一樣純凈無暇。
2. 初中生:只有純真的心靈才能保持白粳一樣的狀態。
3. 高中生:他的堅持和正直讓他成為了一個白粳般的人物。
4. 大學生: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能保持白粳之心并不容易。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白粳”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