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保扶
基本解釋
古代一種求神治病的迷信活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偶有親患病,俗每十人連名焚牒祈神,謂之十保扶。”
成語(Idiom):十保扶(shí bǎo f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ǎo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十保扶是指在困難時期,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渡過難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保扶源自《左傳·宣公二十年》,原意是指十個人相互保護和扶持,形容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保扶常用于描述人們在困難時期互相幫助、共同努力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互助互愛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宣公二十年》記載,晉國宣公二十年,夏國聯合其他國家進攻晉國。晉國大夫公子重耳苦苦抵抗,但形勢危急。這時,十個晉國大夫冒著生命危險,互相保護和扶持,共同守衛國家。最終,他們成功擊退了敵人。為了紀念這一壯舉,后人將這種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精神稱為“十保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十+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抗疫中,全國人民十保扶,共同戰勝了病毒。
2. 在困難時期,我們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形成十保扶的合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保扶”拆分為“十”和“保扶”兩個部分記憶。同時,可以通過構思一個與故事起源相關的場景,如十個人手牽手形成一個保護圈,互相扶持的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結合作、互助精神相關的成語,如“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珍惜友誼,互相幫助,形成十保扶的團隊。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互相扶持,形成十保扶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難。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樹立十保扶的精神,共同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