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椑
成語(Idiom):棺椑(guān léi)
發音(Pronunciation):guān l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棺材,比喻不祥的事物或不好的預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棺椑,古代用來裝殮尸體的木匣。成語“棺椑”比喻不祥的事物或不好的預兆。它用來形容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出現,往往預示著某種不幸或災難的到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不好的預兆、不祥的跡象??梢杂脕砻枋鲆恍┎恍业氖虑榧磳l生,或者某個事件或行動的結果會帶來不好的后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棺椑”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三》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威王在臨終前預言了齊國的衰敗,他說:“將來我死后,你們會看到棺椑在齊國四處漫游?!边@個預言后來成為了成語“棺椑”的由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棺椑”,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的天氣預報說會下大雨,真是棺椑啊。
2.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坐在棺椑里,嚇得我一身冷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棺椑的形狀和用途,將其與不好的預兆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災難、不祥相關的成語,如“不祥之兆”、“不祥如嚼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昨天夢見了一個棺椑,好害怕。
2. 初中生(13-15歲):聽說有人在這里挖到了一個棺椑,好可怕。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地方的風水很不好,一看就是個棺椑地。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越來越差,簡直是個棺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