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荒
基本解釋
九州極遠之處。 清 黃景仁 《登衡山看日出用韓韻》:“九荒八極蕩無翳,照我一寸披丹衷。”
成語(Idiom):九荒(jiǔ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遠的地方,也可表示非常遙遠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荒一詞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九個荒涼之地,代表了極遠的地方。在古代,人們認為九荒是世界的邊緣,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九荒也常用來形容非常遙遠的地方或時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荒常用于修辭手法中,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時間的遙遠程度。可以用在描述旅行、等待、思念等情境中。同時,九荒也可以用來夸張地形容某事物的遠大或漫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荒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源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的故事。故事中,晉國宣公問叔向:“孰為甚遠?”叔向回答:“齊魯之間,無韋、曹之鄉,是為甚遠。”宣公又問:“孰為甚甚遠?”叔向回答:“九荒之外,是為甚甚遠。”從此,九荒成為了形容極遠的地方的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九”和“荒”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家鄉在九荒之地,很少有人去過。
2. 這個故事流傳了九荒十地,讓人們都知道了。
3. 我們已經等了九荒八十年了,他還沒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荒與遙遠的地方或時間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例如,想象自己在一個荒涼的地方,周圍一片荒蕪,非常遙遠,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九荒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九天、十萬八千里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九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家住在九荒之地,離學校很遠。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故事傳遍了九荒十地,大家都知道了。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已經等了九荒八十年了,他還沒來。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項目計劃了九荒八十年,終于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