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屝
成語(Idiom):繩屝(shéng tuó)
發音(Pronunciation):shéng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心背離正道、思想脫離常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繩屝是由繩索和猴子的屁股兩個部分組成的詞語。繩索象征正義和道德規范,而猴子的屁股則代表不正當和荒唐。繩屝的意思是,人的心思或行為偏離了正道,脫離了常理,缺乏合理性和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繩屝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荒謬、不合理,或者指責某人違背道德規范,思想偏離正軌。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講道理、違反常理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繩屝這個成語的故事出自《莊子·外物》。相傳,有一天,莊子在山上遇到一個猴子,猴子用繩子將莊子捆綁起來,然后用繩子的另一端將自己的屁股系住。莊子問猴子:“你為什么要這樣做?”猴子回答說:“我要把你當成猴子,讓你也像我一樣沒有自由。”莊子看到猴子的荒唐行為,感嘆人心背離正道,思想脫離常理,于是創造了“繩屝”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繩屝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繩子象征正義和道德規范,猴子的屁股象征荒唐和不正當。通過將繩子和猴子的屁股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意義深刻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完全是繩屝,不值得我們去理會。
2. 這個人的行為太繩屝了,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繩索和猴子的屁股形象地聯想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繩子和一個猴子的屁股形成一個奇怪的形狀,代表著思想脫離常理,人心背離正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道德準則和合理思維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成為繩屝。同時,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喪心病狂”、“背道而馳”等,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繩屝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這個政府的決策太繩屝了,沒有考慮到人民的利益。
3. 高中生:他的觀點完全是繩屝,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4. 大學生: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太繩屝了,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