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難
成語(Idiom):濟難(jì nàn)
發音(Pronunciation):jì n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幫助解決困難,救濟困苦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濟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濟意為幫助、救助,難意為困難、苦難。濟難的含義是幫助解決困難,救濟困苦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互助合作的重要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濟難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困難時相互幫助和支持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困境的關心和幫助,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濟難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年》。故事中,齊國的襄公因為戰爭而陷入困境,他向晉國求援。晉國的文公得知襄公的困境后,立即派遣了援軍前去幫助齊國。襄公感動于晉國的援助,對晉國說:“我有戰難,晉國濟難。”從此,濟難成為了描述互相幫助解決困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災難中,許多志愿者都積極參與濟難工作。
2. 他經常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真是個善良濟難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濟難這個成語與幫助他人、救助困難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慈善事業和公益活動,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例如濟困扶危、扶危濟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們一起捐款,希望能夠濟難的人。
2. 初中生:社區組織了一次濟難活動,我們一起去幫助孤寡老人。
3. 高中生:希望我能在將來成為一個能夠濟難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