廋伏
成語(Idiom):廋伏
發音(Pronunciation):sòu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因饑餓而瘦弱,無力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廋伏是由“廋”和“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廋指瘦弱、饑餓,伏表示無力、無法行動。廋伏形容人或動物因為長期饑餓而瘦弱無力,無法正常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廋伏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因為長時間饑餓而瘦弱無力的情況??梢杂脕硇稳堇Э嗟纳睢毫拥沫h境或長時間的饑餓所導致的身體虛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廋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原文為“孤獨廋伏”,形容王莽在與他人爭斗時,因為糧食匱乏而瘦弱無力。后來,廋伏逐漸被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因饑餓而瘦弱無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廋伏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廋”表示瘦弱,動詞“伏”表示無力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只狼已經廋伏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
2. 長期的饑餓使得他們廋伏不堪,無法正常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廋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或者動物因為長時間饑餓而瘦弱無力,無法站立,只能伏在地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來擴展對廋伏的理解,例如“骨瘦如柴”、“面黃肌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長期饑餓,廋伏得只剩下皮包骨頭。
2. 初中生:在那個貧困的山村里,孩子們因為缺乏食物,廋伏得無法正常上學。
3. 高中生: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那個國家的人民都廋伏不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