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劑
基本解釋
(1).調節,調劑。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二》:“蓋性即理也,即此氣質之理。主持此氣,以有其健順;分劑其氣,以品節斯而利其流行。”
(2).猶分際。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下》:“從來節義、勛業、文章,皆得於天而足於己,然其間亦豈能無分劑?”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事物周旋,必有稱謂:何者為形,何者為質,何者為義,何者為利。鑒其狀態,權其分劑,而名立焉。”
分量。《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 章炳麟 《菌說》:“蓋曰有養氣,無淡氣,則人將喝懣以死,而今分劑適合。”
成語(Idiom):分劑(fēn jí)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分裂、分化,不再合攏或統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劑是由“分”和“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有分開、分離的意思,劑指藥物的劑量。合在一起,表示事物被分成幾部分,不再合攏或統一。它常用來形容團結破裂、關系疏遠、不和睦等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劑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團隊合作、國家統一等方面的情況。比如:家庭中父母爭吵頻繁,家庭關系出現了分劑;公司內部不合作,團隊關系出現了分劑;國家內部出現了分劑,導致社會動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開始爭奪天下。劉邦擊敗項羽后,項羽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最終導致了楚漢之爭的分劑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劑的結構是一個動賓結構,由動詞“分”和名詞“劑”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爭吵導致了家庭關系的分劑。
2. 公司內部的分劑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
3. 這場戰爭使國家陷入了分劑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分劑”拆解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分別是“分”和“劑”。可以聯想到“分”表示分開、分離,而“劑”可以聯想到藥物的劑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團隊合作、國家統一等相關的成語,如“團結一致”、“和衷共濟”、“一統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朋友們因為一點小事情發生了分劑,我們不再一起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班級內部的分劑導致了團隊合作的困難,我們需要加強溝通和協作。
3. 高中生(16-18歲):國家內部的分劑使得統一成為了困難,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來實現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