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燭
成語(Idiom):地燭(dì zhú)
發音(Pronunciation):dì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地燭指地上的燭光,比喻世界上僅存的一點希望或光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地燭是由“地”和“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地”指地面,“燭”指蠟燭。成語地燭比喻世界上僅存的一點希望或光明。在黑暗中,地燭猶如一盞明燈,給人帶來希望和光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地燭常用于形容在絕望、困境或黑暗時期中的一線希望或光明。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看似微小但令人振奮的進展,或者在困難時期中堅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地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一位大臣楊繼盛。當時,明朝正面臨著外敵入侵和內部動亂的困境。楊繼盛在朝廷上發表《論兵》一文,提出了“地燭論兵”的觀點。他比喻自己是一盞地燭,雖然微弱,但是仍然能為國家帶來光明和希望。這個比喻后來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成語“地燭”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地燭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黑暗的歲月中,他成為了家人的地燭,給予了他們希望和勇氣。
2. 雖然面臨困境,但我們不能放棄,要堅持下去,因為地燭總會照亮前方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地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身處黑暗中,只有一盞地燭作為唯一的光源,給予自己希望和勇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楊繼盛的故事,以及明朝時期的歷史背景。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希望、光明相關的成語,如“一線希望”、“光明正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黑暗的山洞里,我看到了一盞地燭,心里充滿了希望。
2. 初中生(13-15歲):盡管面臨困境,我們仍然要像一盞地燭一樣,堅持下去。
3. 高中生(16-18歲):他是我生活中的一盞地燭,給予我勇氣和希望,讓我堅持追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