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裾
成語(Idiom):赭裾(zhě jū)
發音(Pronunciation):zhě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衣服染上了土色,比喻為官不廉潔,被貪污腐化所侵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赭裾是由兩個詞組成的,赭指的是一種土色,裾指的是衣服的下擺。赭裾原指衣服染上了土色,后來引申為比喻為官不廉潔,被貪污腐化所侵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員貪污腐化,違反廉潔紀律,以及指責官員的貪污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赭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故事講述了孔子的弟子曾子在為官時清廉正直,不為貪污所動。曾子曾經染上土色的衣裳,孔子看到后說:“赭裾之人,何可與為政?”意思是指貪污腐化的人不能擔任官職。后來,赭裾逐漸成為形容貪污腐化的官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赭”和“裾”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戴上了清廉的面具,但內心卻早已被赭裾所侵染。
2. 這位官員在任職期間,一直保持著廉潔自律,沒有沾染赭裾之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赭裾的發音“zhě jū”與“貪污”、“腐化”等含義相關的詞語,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廉潔政風和反腐敗的歷史,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了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情,真是赭裾之徒。
2. 初中生:那個被貪污丑聞牽連的官員已經成了赭裾之徒。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赭裾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