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公
基本解釋
◎ 歸公 guīgōng
[take sth. over as state property] 上交集體、公家
一切徼獲要歸公
英文翻譯
1.go to the public [state]; be made a public possession
詳細解釋
交給官府;交給國家或公共團體。《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的產業(yè)……大約還有七千金,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 劉大白 《賣布謠·各各作工》:“大家努力,生產歸公。”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切繳獲要歸公。”
成語(Idiom):歸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uī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還給公家,歸還給公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公是指將某物歸還給公家、公眾,表示歸還公共財產、公共資源的義務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強調個人應該盡責歸還公共財產、公共資源,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有責任心、有公德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公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離婁下》:“離婁子問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猶水之于下,可以載舟,可以覆舟。夫子之于物也,猶山之于地,可以載馳,可以覆馳。’孟子曰:‘不然。君子歸于公,小人歸于私。’”這個故事中,離婁子問孟子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孟子回答說君子歸于公共利益,小人歸于私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歸”和“公”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時刻牢記歸公的責任。
2. 這位企業(yè)家積極參與公益事業(yè),歸公意識很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將手中的東西放在公共場所,并心存歸還的意識,表示歸還給公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共利益、公共責任相關的成語,如“公而忘私”、“公諸于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保護環(huán)境,歸公地撿垃圾。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遵守校規(guī)校紀,歸公地使用學校的設施。
3. 高中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要有歸公的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作為公民,我們要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歸公地維護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