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通
基本解釋
傳說在九州外的大沼澤名。《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東北方曰 大澤 ,曰 無通 。” 高誘 注:“ 大澤 、 無通 ,皆藪名也。”
成語(Idiom):無通(wú tōng)
發音(Pronunciation):wú t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交通聯系或無法通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交通不便或無法通行的情況。也可以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受阻,無法溝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交通不便的地方,也可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通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交通條件不發達的時期。在那個時候,很多地方沒有鋪設道路,交通非常困難。因此,人們用“無通”來形容交通不便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的意思,“通”表示通行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山區交通極為閉塞,幾乎是無通之地。
2. 他們之間的溝通非常困難,簡直是無通可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無通”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含義。可以想象在一個沒有道路的地方,人們無法通行,無法到達目的地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交通相關的詞匯和成語,如“交通堵塞”、“交通便利”、“交通狀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住在山里,沒有公交車,這里真是無通的地方。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地方沒有修路,是無通的,去那里只能走山路。
3. 高中生(16-18歲):這兩個人之間的溝通很困難,簡直是無通可言。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地區的交通非常閉塞,幾乎是無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