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杮
基本解釋
砍削下來的碎木片、木皮。《晉書·王濬傳》:“ 武帝 謀伐 吳 ,詔 濬 修舟艦…… 濬 造船於 蜀 ,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書·太祖道武帝紀》:“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 ,營梓宮,木柹盡生成林?!?唐 李商隱 《南朝》詩:“敵國軍營漂木柹,前朝神廟鎖煙煤?!?清 徐夔 《江東》詩:“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p>
成語(Idiom):木杮(mù fǎi)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f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語、文章等不得要領(lǐng),不中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杮是指木頭的榫卯不準確,不合適的意思。比喻言辭、文章等不得要領(lǐng),不中肯,不合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遇到言辭不得要領(lǐng),文章不中肯的情況時,可以使用木杮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建筑工藝。在古代,建筑師在設(shè)計和搭建建筑物時,需要使用木材來拼接構(gòu)件。如果木材的榫卯不準確,就會導致建筑物不穩(wěn)固。因此,木杮成為了形容不準確、不合適的事物的比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木和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完全是木杮,沒有說到點子上。
2. 這篇文章寫得太木杮了,沒有邏輯性,讀起來很費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杮的意思與木頭的榫卯不準確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下不準確的榫卯會導致建筑物不穩(wěn)固的情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木字的成語,如“木已成舟”、“木人石心”等,來豐富對木杮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完全是木杮,沒有理解問題的關(guān)鍵。
2. 初中生:老師的解釋太木杮了,我們根本聽不懂。
3. 高中生:這篇作文寫得太木杮了,根本沒有說到問題的核心。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木杮,沒有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5. 成人:他的觀點太木杮了,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