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室
成語(Idiom):龕室(kān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kā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蔽的、僻靜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龕室原指供奉神像的小室,后來引申為隱蔽的、僻靜的地方。成語“龕室”用來形容地方偏僻、人跡罕至、鮮為人知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偏僻、人煙稀少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某個領域在眾人眼中不為所知、不為人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大夫田恒為了躲避紂王的迫害,他在山中找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屋,周圍人很少到訪,這個地方因此被稱為“龕室”。后來,人們將這個詞用來形容隱蔽的、僻靜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位于山區,是個真正的龕室。
2. 這個小餐館在城市的角落里,真是個龕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僻靜的小屋中,周圍沒有人,只有一座供奉神像的小龕,這樣就可以記住“龕室”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地理、人文相關的成語,如“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去了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真是個龕室。
2. 初中生:這個圖書館在城市的邊緣,真是個龕室,很少有人去。
3. 高中生:這個小鎮位于山區,是個龕室,但風景很美。
4. 大學生:這個小島在地圖上幾乎看不到,真是個龕室。
5. 成年人:這個咖啡館在城市的角落里,是個龕室,但咖啡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