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
基本解釋
(1).白色的蛇。《山海經·西山經》:“﹝ 泰冒之山 ﹞ 浴水 出焉,東流注于 河 ,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郭璞 注:“﹝白蛇﹞水蛇。” 漢 班彪 《王命論》:“始受命則白蛇分,西入 關 則五星聚。” 唐 溫庭筠 《蔣侯神歌》:“商風刮水報西帝,廟前古樹蟠白蛇。” 明 徐渭 《女仙彈琴》詩:“流水東來響白虵,高松西畔隔紅霞。” 魯迅 《墳·論雷峰塔的倒掉》:“有個叫作 許仙 的人救了兩條蛇,一青一白,后來白蛇便化作女人來報恩,嫁給 許仙 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著。”
(2).劍名。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刀劍》:“ 吳大帝 有寳劍六:其一曰白蛇。”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上·刀劍錄缺》:“ 孫權 之六劍:白蛇、紫電、辟邪、流星、青龍、玄蛟。”
成語(Idiom):白蛇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表面看起來柔弱無害,實際上卻具有強大的力量或潛在的威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蛇是一種常見的動物,通常被認為是柔弱無害的。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不起眼,但實際上卻具有意想不到的力量或潛在的威脅。它提醒人們不要只看表面,要認真觀察并警惕那些看似無害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蛇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弱小、無害的人或事物,但實際上具有強大的力量或潛在威脅的情況。可以用于描繪某個組織中的暗藏的勢力,或者形容某個人表面上溫和善良,但實際上卻心懷不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蛇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蛇傳》。故事講述了一條白蛇化為人形,與人類相愛并經歷了種種困難和考驗。這個故事中,白蛇的形象代表著柔弱無害,但在關鍵時刻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和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蛇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形容詞“白”表示顏色,名詞“蛇”表示動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孩看起來很文靜,但是他可是個白蛇,你要小心。
2. 這個公司的老板看似溫和,實際上是個白蛇,你要小心他的手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故事《白蛇傳》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白蛇化身為人形,表面上看起來溫和善良,但實際上卻具有強大的力量和智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白蛇傳》這個民間傳說的故事情節和意義,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平時看起來很文靜,但他在學校里是個白蛇,總是考試第一名。
2. 初中生:這個班上有個同學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他是個白蛇,會很多魔術。
3. 高中生:老師看起來很和善,但實際上是個白蛇,經常給學生出難題。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負責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隨和,但實際上是個白蛇,掌握著很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