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鬣
成語(Idiom):兔鬣(tù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tù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事情的結果或結局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兔鬣原指兔子的咬痕,后來引申為兔子被捕食者追趕時剩下的痕跡。成語“兔鬣”比喻事情已經到了最后,無法改變或挽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情已經不可挽回或改變的情況,用來告誡人們要及時采取行動,避免錯過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兔鬣的故事起源于《晏子春秋》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晏子是一個聰明的謀士,他曾經勸說齊國君王開戰,但君王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后來,晏子遇到一個捕兔人,他看到捕兔人只留下了兔子的兔鬣,沒有捉到兔子。晏子看到這一幕,意識到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就用這個故事來比喻事情已經到了最后,無法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兔鬣”+動詞“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考試你沒好好復習,結果兔鬣已成。
2. 他一直拖延,現在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機會,兔鬣已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兔鬣”與“事情已成”相聯想,因為兔鬣的意思就是事情已經到了最后,無法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兔鬣”相關的成語,如“兔死狗烹”、“兔起鶻落”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忘記了交作業,老師說兔鬣已成,不能再補交了。
2. 初中生:我沒有參加班級活動,現在后悔也沒有用了,兔鬣已成。
3. 高中生:我沒有早點準備,現在考試成績不好,兔鬣已成。
4. 大學生:我錯過了這次實習機會,現在后悔也沒有用了,兔鬣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