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資
成語(Idiom):余資(yú zī)
發音(Pronunciation):yú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剩余的財富或資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余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余指剩下、多余,資指財富、資源。余資的基本含義是指剩余的財富或資源。在經濟學中,余資也可以指剩余的資金或可投資的資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余資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擁有的剩余財富或資源。可以用來表達某人在滿足日常需求之后,還擁有一些多余的財富或資源。這個成語常用于商業、財經等領域,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余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年》中,這是一部古代史書。故事中,宣公是一個國君,他為了國家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然而,他并沒有將這些財富全部用于自己的享樂,而是將一部分留作余資,用來支持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余資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有 + 余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營得很成功,手中有不少余資。
2. 在購買房屋后,他還有一些余資用于裝修。
3. 這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余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余資”與“剩余的財富或資源”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滿足日常需求之后,手中還有一些多余的財富或資源。可以將其與自己的經濟狀況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財富、資源相關的成語,如“財富積累”、“資源豐富”等。也可以學習與經濟學、商業有關的詞語和成語,以擴展詞匯量和知識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買了很多糖果,還有一些余資可以買個玩具。
2. 初中生(13-15歲):我爸爸工作很辛苦,但他還是能留下一些余資給我們生活。
3. 高中生(16-18歲):在考試結束后,我還有一些時間和精力用于余下的科目的學習。
4. 大學生(19-22歲):我打工賺了一些錢,留下一些余資用于旅行和體驗生活。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每個月都會把一部分收入留作余資,用于投資和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