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貺
成語(Idiom):拜貺(bài hè)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拜訪探望,向人致以問候和祝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拜貺是由“拜”和“貺”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拜,即行禮、跪拜;貺,即贈送、饋贈。拜貺的含義是指拜訪他人時,帶著禮物或財物表示問候和祝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拜貺常用于表示向長輩、親友或重要人物拜訪致意的場合。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拜訪時攜帶禮物或饋贈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拜貺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十一年》。故事講述了周朝的公子重耳拜訪晉國的國君重耳時,攜帶了大量的財物和禮物。重耳拜訪時說:“重耳拜貺于君,敢不以諸?”意思是“我重耳前來拜訪,敢不以財物獻給君王?”從此,拜貺成為了表示拜訪時帶禮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拜貺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拜”和名詞“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拜貺了老師,送上了一束鮮花和一份禮物。
2. 每年春節,我們都會拜貺親戚朋友,送上祝福和紅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拜貺的意思理解為“拜訪時財物”,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去拜訪他人時,帶著禮物表示問候和祝賀的場景,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禮儀和拜訪相關的成語,如“拜見”、“拜會”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去拜貺奶奶,送了她一朵花。
2. 初中生:我要去拜貺老師,感謝他的教導。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去拜貺親友,慶祝圓滿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