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絶
成語(Idiom):孤絶
發音(Pronunciation):gū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孤立無援,與外界隔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與外界隔絕,沒有任何支持或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與外界隔絕,沒有任何支持或幫助的情況。常用于描述個人處境困難、孤獨無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劉敬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劉敬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擔任官職期間,因為不合時宜地提出了一些不受歡迎的建議,導致他與其他官員產生了矛盾。最終,他被孤立起來,沒有任何人支持他的觀點。這個故事成為了“孤絶”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見不被接受,感到孤絶無助。
2. 在陌生的城市里,我感到孤絶無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孤獨絕望”,形象地表達了與外界隔絕、沒有支持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孤絶”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孤軍奮戰”、“孤苦伶仃”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新學校里感到孤絶,因為沒有朋友。
2. 初中生(14歲):他因為違反了規定,被全班同學孤絶了。
3. 高中生(17歲):她在家里被父母忽視,感到孤絶無助。
4. 大學生(20歲):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我感到孤絶,沒有人可以傾訴。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孤絶”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