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己贓
基本解釋
受賄;貪污?!独m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請自今,官吏經勘斷犯入己贓,并不許收敍;如有已放行收敍者,即為改正。”
成語(Idiom):入己贓
發音(Pronunciation):rù jǐ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貪污受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己贓是由“入”、“己”、“贓”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入”表示進入;“己”表示自己;“贓”表示貪污受賄之財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己貪污受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一般用于指責或批評那些貪污受賄的人。在正式場合或者法律領域中,可以用來描述一些犯罪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賈誼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官員叫趙禹,他受賄極多,貪污成性。有一次,趙禹去拜訪賈誼,賈誼對他說:“入己贓,豈能自保?”意思是指責趙禹自己貪污受賄,不可能保持自己的安全。后來,這個故事就成為了成語“入己贓”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因為入己贓,最終被判刑。
2. 貪污受賄是入己贓的表現,是對法律的藐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入己贓”與貪污受賄的行為聯系起來,例如通過繪制一張貪官受賄的圖像,并在圖像旁邊寫上“入己贓”的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貪污受賄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相關的反腐敗政策和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說如果你入己贓,就會被警察抓起來。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堅決抵制貪污受賄,不要入己贓。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大打擊貪污受賄的力度,讓那些入己贓的人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