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戟
基本解釋
唐 宋 時廟社、宮殿、府州、貴官私第等門前陳列的戟。數(shù)目各有定制,用來表示威儀。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詩:“外物竟關身底事,謾排門戟繫腰章。”《舊唐書·崔從傳》:“ 從 少以貞晦恭讓自處……階品合立門戟,終不之請。” 宋 司馬光 《送峽州陳廉秘丞》詩之三:“騶珂通峽響,門戟照秋寒。”參閱《宋書·與服志二》。
成語(Idiom):門戟(mén jǐ)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én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楣上的橫木,用以防止門扇被撞壞。比喻有所準備,有所防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戟是古代一種用以保護門扇的裝置,它是一根平放在門楣上的橫木。當門扇被撞擊時,門戟會起到保護的作用,防止門扇受損。因此,成語“門戟”比喻有所準備,有所防備,以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或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挑戰(zhàn)或困難時,有充分的準備和防備,不會輕易被擊敗或受到傷害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在面對競爭或風險時,有著完善的應對措施和防護措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傳,成語“門戟”源自于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當時,楚國的軍隊在攻打齊國的時候,遇到了齊國的防御工事。齊國的城門上安裝了門戟,楚國軍隊在攻打城門的時候,門戟發(fā)揮了很大的防御作用,使得楚軍無法輕易攻破城門。后來,人們就用“門戟”來比喻有所準備,有所防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門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和訓練,就像一把鋒利的門戟,無堅不摧。
2. 這個團隊在面對競爭時,總是能夠做好各種防備,像一道堅固的門戟一樣,穩(wěn)穩(wěn)抵擋住了競爭對手的攻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戟”想象成一把堅固的木棍,放在門楣上,用來保護門扇。在記憶時,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困難或挑戰(zhàn)時,像一把門戟一樣,有所準備,有所防備,不輕易被擊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防備、準備相關的成語,如“百戰(zhàn)百勝”、“有備無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前準備得很充分,就像一把門戟,防止考試中的錯誤。
2. 初中生: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我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就像一道堅固的門戟,保護我免受考試的困擾。
3. 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和競爭,我要像一把門戟一樣,有所準備,做好各種應對措施。
4. 大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上,我要像一道堅固的門戟,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