鹓鴿
成語(Idiom):鹓鴿(yuān gé)
發音(Pronunciation):yuān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猶豫不決,猶如鹓鴿一樣不知所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鹓鴿是指一種鴿子的品種,因其行動遲緩、猶豫不決而得名。成語“鹓鴿”形容一個人在行動上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定或采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重要的決策或行動時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些團體或組織在重大問題上遲遲無法做出決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鹓鴿”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四年》。當時,晉國的襄公打算攻打齊國,但他猶豫不決,遲遲沒有做出決策。齊國的使者來到晉國,見到襄公后,他送給襄公一對鹓鴿。鹓鴿在籠子中遲疑不前,不敢飛出。這給襄公以啟示,他意識到自己的猶豫不決就像這對鹓鴿一樣,于是決心出兵攻打齊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鹓鴿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其他修飾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鹓鴿不前,不敢下定決心。
2. 這個團隊在重要問題上總是鹓鴿不決,無法做出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鹓鴿”想象成一個猶豫不決的鳥,它遲遲不敢飛出籠子。你可以嘗試畫一只猶豫不決的鳥,然后在畫面旁邊寫下“鹓鴿”這個成語,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鹓鴿相關的成語,例如“鹓鴻一瞥”、“鹓鴻驚鳥”等。這些成語都與鳥類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與行動猶豫不決有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做選擇題時總是鹓鴿不前,不知道選哪個答案。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決定報考哪所大學時一直鹓鴿不決,無法做出決策。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人生的選擇,我不想成為一個鹓鴿,而是要勇敢地追逐夢想。
4. 大學生(19-22歲):在選擇實習公司時,我不想鹓鴿不前,而是要積極主動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