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拙
成語(Idiom):淺拙(qiǎn zhuó)
發音(Pronunciation):qiǎn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才能淺薄,不夠高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淺,指水淺,表示深度不夠;拙,指手藝拙劣,表示技術不高明。淺拙合在一起,形容才能淺薄,不夠高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技能、才華或表現不夠出色,適用于各種日常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庖丁的人,他在屠宰牛時刀法嫻熟,熟練自如,被稱為“庖丁解牛”。有一天,庖丁遇到了一個學者,學者自詡為博學之士,卻對庖丁的技能表示懷疑,認為庖丁只會屠宰牛而已。庖丁聽后深感嘆息,他說自己只會屠宰牛,而學者卻只會說空話,這就是他們各自的才能所限。這個故事形象地表達了淺拙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技太淺拙了,沒有什么創意。
2. 我雖然學了很久,但是只是一知半解,還是有些淺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淺拙理解為水淺的拙劣,形象地表示才能淺薄,不夠高明。可以通過聯想水面淺薄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才能有關的成語,如“溫故知新”、“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很淺拙,沒有什么亮點。
2. 初中生:他的英語口語很淺拙,經常說錯詞。
3. 高中生:他的數學水平很淺拙,經常做不出難題。
4. 大學生:他的演講技巧很淺拙,沒有吸引觀眾的能力。
5. 成年人:他的領導能力很淺拙,缺乏組織和管理團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