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
基本解釋
(1).指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陳,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謚 文武大圣皇帝 故稱。 唐 羅隱 《聞大駕巡幸》詩:“靜思貴族謀身易,危覺 文皇 創業難。”《宋史·寇準傳》:“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猶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見 文皇 ,自慚不逮,甘心遜避。”
成語(Idiom):文皇(wén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界的泰斗,文學的巨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皇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界的尊稱,用來形容在文學領域中地位崇高、造詣深厚的人。成語“文皇”常常用來贊美那些在文學創作、文化傳承等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在贊美文學家、作家、詩人等文化界的偉人上,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和贊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文皇”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他用“文皇”來形容自己的文學才華,表達了自己對文學的自信和追求。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贊美文學巨擘的美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魯迅先生被譽為中國文學界的文皇。
2. 這位作家的作品堪稱現代文學的文皇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文學之皇”,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學發展,深入了解一些文學巨匠的作品和他們對文學的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文皇,寫出優秀的作文。
2. 初中生:李白被譽為古代文學界的文皇。
3. 高中生:魯迅先生的作品被認為是現代文學的文皇之作。
4. 大學生:我正在研究明代文學,希望能對文學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成為文學界的一位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