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隊
基本解釋
亦作“ 失墜 ”。1.喪失。《左傳·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禮, 行父 奉以周旋,弗敢失隊。”《后漢書·袁安傳》:“ 孝明皇帝 奉承先意,不敢失墜,赫然命將,爰伐塞北。”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念 無恤 承先人基業,兢兢業業,惟恐失墜。” 茅盾 《子夜》四:“這對于兒子的威權之失墜又使他漸漸感得悲哀了。”
(2).指失落,丟失。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十:“予偶得其本,恐終失墜,今紀其年譜家譜傳贊於此。” 明 方孝孺 《答劉養浩》之一:“ 太史公 《芝園集》託之 叔端 ,不知何如……久之恐失墜,其幸存者慎無使散軼。”
成語(Idiom):失隊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d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團隊或集體中的某個人或幾個人離開隊伍或集體,失去聯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失意指失去,隊指隊伍。失隊的含義是指團隊或集體中的某個人或幾個人離開隊伍或集體,失去聯系。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團隊合作中出現的人員脫離或分散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中出現的人員脫離或分散的情況。可以用于討論工作、學習或其他團隊活動中的人員分散、離開或失去聯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軍李牧領兵攻打齊國,行軍時,李牧領導的隊伍因為缺少糧草而分散失散。這個故事中的失隊,成為了形容人員分散、離開隊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失”和“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昨天我們去郊游,結果小明突然失隊了,我們擔心地四處尋找。
2. 在工作中,團隊成員要時刻保持聯系,避免出現失隊的情況。
3.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團隊成員之間能否避免失隊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失隊”記憶為“失去隊伍”。通過將“失去”和“隊伍”兩個詞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團隊合作、協作相關的成語,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等,可以幫助豐富對于團隊合作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在操場上,我朋友失隊了,我們找了很久才找到他。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我們要時刻注意不要失隊,要保持團隊的整齊。
3. 高中生:在社團活動中,如果有人失隊了,我們應該及時聯系,確保大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