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史
基本解釋
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 伯述 嘆道:‘現在的世界,不能死守著 中國 的古籍做榜樣的了!你不過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鬧時,他們到了 中國 ,都變成 中國 樣子,歸了 中國 教化。’”詳“ 二十四史 ”。
廿四史(niàn shí sì)
發音(Pronunciation):niàn shí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廿四史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二十四部正史,包括《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舊宋史》、《新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廿四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二十四部正史,涵蓋了從上古到明代的歷史內容。這些正史內容詳實,記錄了各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過學習廿四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對于理解中國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廿四史是中國歷史學習的重要參考書籍,適用于學生、歷史愛好者以及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在學習中國歷史、寫作論文、參加考試等場景下,廿四史是不可或缺的學習資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廿四史的編纂始于漢代,最早的正史是《史記》。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每個朝代都有專門編纂自己的正史。到了明代,這些正史被統稱為廿四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廿(二十)+四(四)+史(歷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習廿四史,可以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變遷。
2. 他對廿四史研究透徹,是一位優秀的歷史學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記憶宮殿法來記憶廿四史。將每個朝代的正史想象成一個房間,每個房間里都有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通過在想象中走過這些房間,可以記憶廿四史的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廿四史,還有其他重要的歷史文獻和書籍,如《資治通鑒》、《春秋》等。對于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學習者來說,這些書籍也是值得深入學習的。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歷史課上學習了廿四史的故事。
2. 初中生:我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關于廿四史的書籍。
3. 高中生:老師要求我們閱讀廿四史,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
4. 大學生:我正在寫一篇關于廿四史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