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
基本解釋
◎ 日頭 rìtou
(1) [day]∶日子;天(多見于早期白話)
我也有盼著他的日頭
(2) [daytime]∶指白天(多見于早期白話)
半個日頭
(3) [sun]〈方〉∶太陽
英文翻譯
1.[方] sun
詳細解釋
(1).太陽。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云。日頭赫赤赤,地上絲氳氳。” 宋 楊萬里 《山村》詩之二:“歇處何妨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儒林外史》第六回:“直到日頭平西,不見一個吹手來。” 峻青 《海嘯》第二章:“ 小于 ,你看,日頭落下去了,天快黑了,咱們就要出動了。”
(2).天;日子。《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過了七十個日頭, 有苗 歸服。”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二折:“暢道你父親此地身亡,你是必牢記著這日頭。”《西游記》第八一回:“ 行者 道:‘三整日矣。明朝向晚,便就是四個日頭。’”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六回:“以后拿上壞家具去,熬日頭磨洋工,反正眾人齊心搗鬼,他長上八只眼也看不住呀!”
成語(Idiom):日頭
發(fā)音(Pronunciation):rì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陽升起的時候,也用來比喻事情開始的時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日頭”一詞由“日”和“頭”兩個字組成。其中,“日”指太陽,表示時間的開始;而“頭”則表示起點。因此,“日頭”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太陽升起的時候,也用來比喻事情開始的時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天的開始或事情的開端。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出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日頭”最早出現在《毛詩·鄭風·日出》中。這首詩描寫了太陽升起的壯麗景象,用“日頭”來表示太陽的出現,也隱含了一天的開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早上的日頭還沒出來,他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2. 在農村,每天一到日頭,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3. 這個項目的成功,歸功于他在日頭階段的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日頭”想象成太陽升起的樣子,用來表示事情的開始。可以通過與太陽升起的場景進行聯想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時間、開始相關的成語,如“開門見山”、“一日三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早上,我看到了美麗的日頭。
2. 初中生(13-15歲):夏天的早晨,一到日頭就感覺到酷熱。
3. 高中生(16-18歲):在事業(yè)的道路上,每天一到日頭,我都會全力以赴。
4. 大學生(19-22歲):大學生活的開始就像日頭升起,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