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述
基本解釋
古代通天冠上的裝飾。《后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為述,乘輿所常服……遠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橫之於前,無山述,諸王所服也。”《晉書·輿服志》:“﹝高山冠﹞制似通天。頂直豎,不斜卻,無山述展筩。”
成語(Idiom):山述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勢雄偉壯麗,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山述”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山”指的是高山,象征著雄偉壯麗,而“述”則表示描述。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用文字或言語來描繪山的壯麗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山勢雄偉壯麗的景象,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壯麗、莊嚴或雄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世說新語》中。楊慎是一位文學家和官員,他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很多關于古代人物的故事和言行。其中一則故事描述了當時有一位名叫王子喬的官員在寫信時,用了“山述”來形容山的壯麗景象。這個成語由此而來,后來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述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山”為主語,而“述”為動詞,表示行為。在句子中,通常“山”作為主語,而“述”作為謂語,后面可以跟上具體的描繪內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真是山述,令人贊嘆不已。
2. 我曾去過黃山,那里的美景真是山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山”有關的其他詞語或形象進行聯想記憶。例如,想象自己站在一座高山的巔峰,遠眺四周的壯麗景色,用文字或言語來描述這種感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山有更多的興趣,可以學習一些與山有關的成語或詩歌,例如“山高水長”、“山清水秀”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去了一座山,那里的景色真是山述,我好想再去一次!
2. 初中生:我在書中讀到了一段關于黃山的描寫,作者用了很多形容詞來山述那里的美景。
3. 高中生:我們班組織了一次登山活動,當我站在山頂時,我感受到了山述的壯麗氣勢,讓我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