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跡
成語(Idiom):售跡 (shòu jì)
發音(Pronunciation):shòu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泄露行蹤或暴露痕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售跡指的是暴露行蹤或泄露痕跡,特指犯罪嫌疑人或逃犯被人察覺或發現。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罪犯在逃亡過程中被抓獲或被揭發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售跡常用于法律、刑偵類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犯罪嫌疑人在逃亡過程中被人發現或揭發。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生活場景,比如形容某人的隱私被泄露或秘密被揭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記載了一個關于售跡的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賢臣,他曾經幫助國君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有一次,國君想要弄清楚管仲是否真的效忠于自己,于是他布置了一個考驗。國君故意說出管仲的秘密,希望能夠引出管仲的反應。結果,管仲沒有透露出任何痕跡,他成功地通過了這個考驗。后來,人們就用“售跡”來形容暴露行蹤或泄露痕跡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唐突行為售跡了他的真實意圖。
2. 犯罪嫌疑人售跡后,警方立即展開了追捕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售跡”與“暴露行蹤”或“泄露痕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犯罪嫌疑人在逃亡過程中留下了明顯的蹤跡,最終被人發現或揭發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法律、刑偵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夭夭”、“罪魁禍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弊行為售跡了他的不誠實。
2. 初中生:他的犯罪行為售跡后,很快被警方抓獲。
3. 高中生:她的隱私被泄露,售跡了她的個人信息保護不夠嚴密。
4. 大學生:他的謊言被揭穿,售跡了他的虛偽面目。